从分指标来看,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预计为81.9分,同比提高3.6分。
在稳定和扩大制造业投资方面持续发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4月份制造业PMI回落到临界点以下。二是稳定和扩大市场化就业空间。
据介绍,国家发改委将在稳定和扩大制造业投资方面持续发力,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,继续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,扩大工业和技术改造投资,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。在维护环节,重点是提升充电基础设施运维服务体验。另一方面,当前我国需求较快恢复,经济总体回升向好,物价反映的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。孟玮表示,下一步,国家发改委将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,打造高质量消费供给体系。推广智能有序充电等新模式,加快形成行业统一标准。
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,也是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重点发力方向。5月17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5月份新闻发布会。社保就业数字化服务持续拓展。
5月23日,国家网信办发布《数字中国发展报告(2022年)》(下称《报告》)。《报告》显示,2022年,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软件、量子信息技术等领域技术创新应用取得积极进展。农村电商蓬勃发展,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快贯通,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.17万亿元,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313.8亿元,同比增长9.2%。数字社保服务实现规模化覆盖,截至2022年底,全国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7.15亿,月活跃用户超1.27亿,增速达40%以上,已开通服务渠道486个、全国服务86项,全年累计访问量达112.85亿次。
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,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.4万亿元,同比增长5.5%;软件业务收入达10.81万亿元,同比增长11.2%。展望2023年数字中国发展,《报告》指出,要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。
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中,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,以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平均研发强度分别为7.33%和6.82%。应用基础设施融合赋能效应逐步显现,工业互联网已覆盖工业大类的85%以上,全国具备行业、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个,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。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18.45亿户,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。教育、健康、社保就业等多个领域数字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。
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,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1.2万亿元,同比增长15.5%。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.2万亿元《报告》指出,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,数字基础设施规模能级大幅提升。《报告》显示,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。但也要看到,数字中国建设面临着愈发纷繁复杂的发展形势。
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,积极发展智慧农业,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,大力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,持续深化金融、贸易、教育、医疗、交通、能源等领域数字技术创新应用。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。
及时调整不适应数字化发展的法律制度,持续完善数字领域法律法规体系。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,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当前,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,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,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发展动能。
据初步统计,截至2022年10月,全国设置超过2700家互联网医院,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超过2590万人次。5G融合应用深入发展,已融入52个国民经济大类,5G+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超4000个。创新型数字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,科创板、创业板已上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中,数字领域相关企业占比分别接近40%和35%。2022年我国市值排名前100的互联网企业总研发投入达3384亿元,同比增长9.1%。同时,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,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。二是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,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。
三是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,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。数字乡村建设迈向规模化部署阶段。
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,线上消费在稳消费中发挥积极作用,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3.79万亿元,同比增长4%。大力发展数字贸易,加快推动出台促进数字贸易发展的顶层设计,稳步推进数字贸易示范区建设,加强数字领域规则对接,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。
健全数字领域技术标准体系,以标准化带动数字技术产业创新。按照适度超前原则,深入推进5G网络、千兆光网规模化部署和应用,着力提升IPv6性能和服务能力,推动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,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。
同时,在线就业服务支撑作用进一步发挥;相关就业服务平台提供近4000万岗位信息,为2865万人提供求职招聘服务1.57亿人次。建立健全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,持续完善网络数据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。截至2022年底,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31.2万个,5G用户达5.61亿户,全球占比均超过60%。《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2年底,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.67亿,较上年同期增长3549万人,互联网普及率达75.6%。
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,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。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拓展,数字化向医疗健康全领域加速渗透。
数字企业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。其中,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11.96万亿元,同比增长6.2%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7.2%,创历史新高。
《报告》显示,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,数字基础设施规模能级大幅提升。展望2023年数字中国发展,《报告》指出,要加强组织领导、健全体制机制、保障资金投入、强化人才支撑、营造良好氛围,全面提升整体性、系统性、协同性,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。
2022年,京津冀等8个国家算力枢纽建设进入深化实施阶段,新开工数据中心项目超60个,新建数据中心规模超,130万标准机架。推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持续完善,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。同时,数字企业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。东数西算工程从系统布局进入全面建设阶段。
我国在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高性能计算、EDA、数据库、操作系统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。智慧农业建设快速起步,农业农村部累计支持8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、分中心以及41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。
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.2万亿元,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.5%教育、健康、社保就业等多个领域数字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。
我国在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高性能计算、EDA、数据库、操作系统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。同时,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,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。
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